发布者:中公软考 来源:中公软考 2021-04-16 16:28:02
阅读()
●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 (23) 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含义是指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主存储器单元。根据这个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集页面都在 (24) 内,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23)A.全局性
B.局部性
C.时间全局性
D.空间全局性
(24)A.主存储器
B.虚拟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
D.U盘
试题解析:常识。
答案:(23)B
(24)A
● 在UNIX操作系统中,若用户键入的命令参数的个数为1时,执行cat$1命令;若用户键入的命令参数的个数为2时,执行cat>>$2<$1命令。请将下面所示的Shell程序的空缺部分补齐。
case (25) in
1)cat $1
2)cat>>$2<$1
*)echo ‘default...’
case
(25)A.$$
B.$@
C.$#
D.$*
试题解析:$$表示当前命令的进程标识数。
$#表示位置参数的个数,不包括命令名。
$*表示所有位置参量,即相当于$1, $2, …。
$@与$*基本相同,但当用双引号转义时,” $@”还是能分解成多个参数,但” $*”则合并成一个参数。
答案:C
● 设信道的码元速率为300波特,采用4相DPSK调制,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26) b/s.
(26)A.300
B.600
C.800
D.1000
试题解析:4相意味着信号每次发生变化可以传输2个比特,因此数据速率=300*2=600。
答案:B
● 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 (27) 。EI载波把32个信道按 (28) 方式复用在一条2.048Mb/s的高速信道上,每条话音信道的数据速率是 (29) 。
(27)A.时分多路
B.空分多路
C.波分多路
D.频分多路
(28)A.时分多路
B.空分多路
C.波分多路
D.频分多路
(29)A.56Kb/s
B.64Kb/s
C.128Kb/s
D.512Kb/s
试题解析:常识。
答案:(27)C
(28)A
(29)B
● 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27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s,帧长4000bit,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30) ;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31) 。
(30)A.0.104
B.0.116
C.0.188
D.0.231
(31)A.0.416
B.0.464
C.0.752
D.0.832
试题解析:停等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流控制技术。接收方每接收一帧都会发送一个确认帧。发送方在收到确认帧之后再发送第二个数据帧。在停等协议控制下,实际传输的有效数据为4000bit,所以最大链路利用率为(4000/64000)/(4000/64000+0.27×2)=0.104。
后退N 帧 ARQ协议具有“推倒重来”的特征,即当出错时要向回走N个帧,然后再开始重传。发送窗口为8时,发送8个最大帧的发送时间=8*4k/64k=0.5秒。信号一来一回的传输延迟=0.27*2=0.54秒。显然,8个帧发送出去时,回应帧还没有传送到用户A。
在最佳情况(数据传输没有出错)下,用户A只要收到第一个回应帧,就可以发送第9帧。因此最大链路利用率应该这么算:用户发送8帧的总时间/(第一帧从开始发送到A收到回应帧的时间)。第一帧从开始发送到A收到回应帧的时间=帧的发送时间+往返传输延迟=4k/64K+0.27*2=0.6025秒。所以最大链路利用率=8*4k/64k/0.6025=0.830。这个结果与答案D的0.832比较相近,但还是不太一样。
(为何标准答案为D,原因不详)(检查过《网络工程师教程(第2版)》,发觉本考题的答案符合该书的计算方法。不过,我本人认为该书的计算方法是有问题的。)
答案:(30)A
(31)D
分享最前沿行业动态、业内时评,打造专业软考交流圈
备考交流、干货共享,学习各种软考考试技巧